稅曉潔
沐撫,沐浴在青山綠水的勸慰中
出恩施城時,也還沒盼望不遠處真能有什么奇景,僅僅多年來喜愛沿江行走。在車站翻地圖,見清江邊有個當地名叫“沐撫”,似頗風趣,便買票上車。沒想到,爾后的悉數真有些出其不意,促進我開端從頭審視這片神農架與烏龍山之間的蒼山重水。乃至,還部分改動了我以往游歷日子中偏高喜遠的舊習。
恩施坐落湖北省西部的重重大山深處,是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從我國地圖上看,地處華中,不算偏僻。但現在從地上進入,卻還并非易事。正如歌中所唱“這兒的山路十八彎,這兒的水路九連環?!贝笊娇偸窃丛床粩?,乃至到惱人的程度。我從奉節進入,180千米的路程,也足足折騰了大半天。
坐落大三峽和張家界兩大熾熱旅行圈之間的這個“偏僻之地”,盡管有人稱其為“奧秘地輿單元”、“熟睡的前史冰箱”,傳統文化上也恰在荊楚和巴蜀兩大古文化圈之間,但以我開端進入時的無精打采心態,一路上透過車窗來看,除了山高水險,直觀感觸其實也和南我國大多數當地所見差不多。直到后來我簡直走了鄂西州的每個縣,才在不知不覺中開端調整自己的目光,開端有一種進入一個既了解又生疏的迷宮的感覺。覺得自己接觸到了一種剛強與丟失,開端感覺到了一點一種流動在血脈里的,被我這個漢人一向忽視的美。盡管,悉數仍舊是那么影影綽綽,殘損不勝。但就在不經意間,或許就在說不清什么時分驀然回首的一瞬,或許就在你正無精打采中,這些感覺就會猛地跳出來那么一瞬間。
從恩施坐上去沐撫的班車沿江上行那天,老天正如斯時我的心境相同五心不定,時晴時雨。出城不久,鄉下公路正如地圖上相同,揚著滿天塵埃緊貼清江。清江是長江中游湖北省境內僅次于漢江的第二大支流,于枝城注入長江,全長423千米,聲稱“八百里清江,八百里畫廊”,是土家民族的母親河?!端涀ⅰ吩疲骸八逭帐?,分沙石,蜀人見其弄清,因名清江?!边@時的清江,卻并沒有幻想中聲勢赫赫。水真實太小,灰蒙蒙的布景中,當作一條小溪也不為過。
車子在矮小的丘陵間越爬越高,山也越來越大,風光卻是有些單調,人不由恍然進入半夢半醒狀況,眼睛半睜半閉打瞌睡,直到車窗外江邊一巨大石壁猛然撲入眼皮。
那巨大的石壁直直站立著,居然大到成為一面山。這時,車子進了一小村莊,為了記住方位,便尋覓地名標識,居然叫——“馬者”。這可以說是我在內地見過的最怪的地名了。不只怪,還令人思緒萬千。我乃至不忍心去探問這個地名的因由,留個謎吧。持續前進,氣候時好時壞,公路兩頭呈現更多陡立的挺拔石壁,車子逐漸開進了一個真實的峽谷,清江這時卻跑到峽谷底部去了,成為一絲細線。
峽谷開開合合,寬處有幾千米,鋪滿層層梯田,陽光射出云彩時,就像一面面鏡子,令人想起聞名的云南元陽。梯田中散布點點農家,裊裊炊煙升向頭頂大得讓人目眩的絕壁,悄悄融入天邊,一瞬間,峽谷又變窄,也就幾十米的姿態,這是氣量不亞于長江三峽的最險處。同車的當地人看咱們嘴里嘖嘖嘖直喊驚訝,有些不以為然,說這些都不算什么,再往前到沐撫,還有更大更絕的,那里才美觀。他們說,沐撫有四大絕壁:東面是大巖龕,南邊為大河碥,西面有前山石壁,北邊是后山石壁。
往前,風光更絕。有人驚嘆“即便蜻蜓點水也令人如癡如醉”,說沐撫可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比美,也有人將大峽谷的特征歸納為:一段地縫,兩條河流,三大板塊,四大奇特,五大特征等等,不勝枚舉。當地人稱,每當雨后初霽,由于清江的凝集,大峽谷升起的云海像一條騰飛的巨龍,彎曲彎曲,延綿百里,形狀豐盈,美不勝收。在沐撫大峽谷不只要其它區域多見的單面絕壁、雙面絕壁,還有四面絕壁騰空者,四面絕壁落陷者,這種多面絕壁在全國際也不多見。一般以為,喀斯特地貌有絕壁者無峰叢,有峰叢者無絕壁,而這兒不只兼而有之,并且面積廣闊,視覺雄奇。這種絕壁與峰叢并存的巖溶奇跡,在我國西南巖溶發育的區域非常稀有。難以計數的天生橋、窟窿群落是大峽谷中又一特征,已發現巨細窟窿200余個,乃至相鄰兩洞,也有一洞出熱風,一洞出冷的奇跡,還未徹底揭開奧秘面紗的數千米或許數十千米的地縫,怪石遍及,五彩斑斕,生態杰出,令人震懾而神十臺。在沐撫大峽谷,現在已發現的地下暗河長度超越50千米,世所稀有。據稱在暗河之上,還有豎井108口,
每當冬天就好像古代長城之上升起的狼煙。
斯時驟雨時歇時停,悉數都像剛被刷洗過相同,顏色飽滿清楚,眼前的風光讓人一會想起華山,一瞬間又想起黃山。驚嘆中一向忙著攝影,同行者俄然說:沐撫這個姓名,大約就是沐浴在青山綠水的勸慰中的意思吧。覺得甚妙,便也懶得再去探問這地名的終究。
在大巨細小的絕壁映襯中,過木貢村、高臺村,抵達沐撫小鎮時已近傍晚,急急趕到鎮子邊去看最近的一個巨大而筆直的石壁。只見落日下,云影正在挺拔陡直的絕壁上面明明滅滅,閃為暗暗。石壁下的郊野里,一個老頭拄著拐杖定定站著,目光投向遠方。一瞬間,一個背草的孩子走了過來,一老一少逐漸遠去。我竟有些莫名惆悵,又有點激動,覺得自己真實是個游手好閑的人。
我驚異于石壁的如此筆直,如此巨大,手中的相機有點手足無措,很難找到適宜的參照物,相片很難體現如此氣勢逼人的山崖,干脆就不拍了,讓眼睛好好享用吧。
最長暗河與最大地縫
抵達沐撫小鎮,我的榜首感觸是想起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晚上投宿私家小店,每床5元,單間10元,吃飯也很廉價,雞蛋面3元,3菜一湯不過20元。店老板關于家園的自我點評是:風光好,人很善,茶葉很廉價。這話聽來暖烘烘的。
第二天早早起床,沿著公路走了一天,很清新,也很累。除了驚嘆,找不到言語,雄壯、高聳之類的形容詞,堆在一起也不覺恰當。周遭的悉數,與圖片上見過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與親見的藏東南雅魯藏布大峽谷,都很不同,很共同的一種感覺。
跑了一天下來,我拋棄了上到沐撫周圍某一石壁頂端好美觀看的念想。此行只能蜻蜓點水了。道理很簡單,景色之大顯出人之藐小,要想把隨意某處石壁或許石峰看個終究,沒有大把的時刻都是不現實的。想要深化任何一座巨壁,都需足夠預備,都是一場探險,而我早已厭惡無畏的冒險,功敗垂成的工作又沒有愛好,只要留下今后了。
沐撫大峽谷有異于其他聞名峽谷的不同之處還在于其稀有的豐厚立體性:在眼力所及的巨大石壁后邊,在山巒重巒間,在咱們看不到的許多巖溶干谷底部,還有許多溶洼漏斗,漏斗下面接著是落水洞,而落水洞里邊,又與奧秘的暗河相連,構成了一個迷宮般的國際。
這兒的地下,遠比地上水系更為雜亂,具有國際名列前茅的暗河體系。據《長江志》載,現在清江流域已知的暗河有87條,其間河長大于2千米的就有58條。在沐撫大峽谷有這樣的暗河幾何,現在恐怕還無人知曉。這個沐撫大峽谷到底有多大,也尚無權威說法。據當地不徹底統計,在沐撫巨細龍門6平方千米的
范圍內,就有200米以上的獨立山峰30余座,可謂世之奇跡。還有數不清的大巨細小的巖洞,至少數以百計,一說起來,當地人能給你講到你腦子紊亂。
不久前,在此發現了一條50千米的地下暗河,一個國際之最因之改動,一起發現的一條地縫,也被稱為國際之最。
要說清楚這些,有必要先來看看長江三峽邊聞名的奉節天坑地縫。
沿著云龍河往北走21千米是恩施板橋鄉,再東北二三十千米,就是重慶奉節縣的小寨天坑與地縫。經比較研討,奉節小寨天坑是國際上已發現容積最大的漏斗,被譽為“天下榜首坑”。奉節地縫現在已探明的長度約14千米,是我國最長地縫?,F在,這個從前的我國之最,或許也要在沐撫大峽谷改寫,并引發場爭辯。
天坑是當地人對喀斯特溶洼漏斗的俗稱,指的是幾座山峰間凹下去的一個橢圓形大漏斗。我專程去看了這個“天下榜首坑”,站在坑口往下看,只見一削千丈的絕壁直插地下,深不見底,令人目眩。據丈量,坑口直徑626米,筆直高度666.2米,坑底最大直徑522米,總容積為1.19億立方米,相當于5個中型水庫,其深度和容積均居國際同類喀斯特巖溶漏斗的首位。據當地白叟講,在混亂不安的年代,山民常遭土匪打擾。一旦聞訊,咱們便吹竹筒為號,帶著干糧,扶老攜幼到天坑躲藏,十天半月也安然無恙。天坑成為老百姓避禍藏身的寨堡,小寨的稱號由此得來。近幾年,為便利上下,修筑了2000多級臺階,一向從坑口到坑底,從高處看彎曲如蛇,自己跑步來回,上下一趟天坑,用了二個半小時。
小寨天坑底部激流洶涌,當地公民乃至使用天坑底部的暗河水,建設了一個小寨電站。天坑底部潛藏的暗河水道,水流都來自哪里?終究流向何處?至今尚是待解之謎。奉節地縫與天坑緊鄰,相距也就幾千米的姿態,現在探明的長度約14千米,分上、下兩段。上段從興隆場大象山至遲谷槽,長約8千米,為隱伏于地下的暗縫。由興隆場大象山天井峽能進入縫底,通行長度為3.5千米,縫深80~200米,底寬3-30米。我去里邊走了大約兩個小時,是典型的“一線天”峽谷景象。沿著礫石滿地的縫底往前,愈走,縫愈狹隘,兩壁峻峭如刀切,有的當地,逼仄如巷,兩人不能并行。走著走著,積水過膝蓋,無法通行,惋惜退出。
奉節地縫中的地下河流是否與國際上最大的漏斗小寨天坑相通?小寨天坑底部的河流是否與長江相通?多年來,中外多支探險隊數次探究,仍沒有切當答案。
有些出其不意的是,在奉節與恩施的鴻溝線上,在另一個萬向,在沐撫大峽谷的上段,探險隊發現了現在已知的國際最長的暗河。
多年來,關于發源于奉節興隆天坑不遠處的流料河,從重慶龍橋潛入地下后,人們只知其進口而不知其出口,暗河的長度一向無法斷定。直到2004年7月29日,中法探險隊第5次來到這兒,通過12天的艱苦探險,在暗河進口處投進顏料,運用GPS衛星定位儀和示蹤實驗,總算在湖北恩施的板橋區域發現了暗河出口,然后精確地測出暗河長50千米,龍橋暗河由此成為迄今為止地球上發現的最長暗河。
這次探險,確認了龍橋暗河從重慶龍橋潛入地下后,在湖北板橋鎮大木村屯渝公路周圍流出地上,出口距板橋集鎮9千米。公路橋正從洞口通過,撲在橋欄邊即能看到安靜的洞口和綠得發亮的水面,上面是明晃晃的石壁。這是條典型而雜亂多變的完好暗河體系,令人感到古怪的是,它居然是一條穿越長江、清江流域間的分水嶺的超越知識的地下暗河,進口屬分水嶺北坡,按常理說地下水和地表水應該往北面的天坑地縫和長江方向流,但龍橋暗河卻固執地向南切穿高達2000米的分水嶺主脈,在板橋境內流入沐撫大峽谷,構成了清江支流云龍河。
在中法探險隊尋覓暗河出口的過程中,在板橋境內還發現一條巨大的地縫,其地形極端險峻,兩頭的懸崖峭壁猶如刀砍斧削,白色的巖石暴露在外,蔚為壯觀。經探險隊開始丈量,這條大地縫最深處約2300米,比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深2133米)還要深。地縫全長20千米,沿途散布十多處巨細瀑布,美景迷人。
這條云龍河地縫,被以為是因沐撫大峽谷上段云龍河切開而成。一般的地縫是下窄上寬,有的是上窄下寬,而像云龍河地縫上下筆直根本共同斷面呈“U”字形的地縫極為稀有,現在國際上只發現羅馬尼亞有相似的地縫,所以它的稀缺性、共同性可見一斑。
音訊一經媒體報道,馬上引起了國際窟窿研討者的重視,也引發了關于國際最長地縫在奉節仍是在湖北的爭辯。
從現在可知的數據來看,有關云龍地縫的長度,有20千米之說,也還有7.5千米之說。終究怎么,只能等候更進一步的探究。
還有學者以為,古長江極有或許走過現在的清江,遠古的清江峽谷,曾是長江主河道,道路就是從現在長江的大溪鎮一帶,溢流進入沐撫。這些暗河,這些地縫、這些巨洞,是否就是其時的江流通道的遺存?
跟著近些年的旅行開發熱潮,有人在沐撫大峽谷不只發現了一柱擎天的陽元峰,還發現了陰元谷,具體方位就在中法聯合考察隊發現的國際上最長的地縫——云龍河地縫一帶。
坡降超越虎跳峽的地下河流
沐撫每當陰歷三、六、九趕場。在一個趕場天,我隨散集的人們下到清江邊,從一個電站鄰近的一個渡頭過江,趕往清江更上游。
過江就歸于利川市的地盤了。只要趕場天,這條路才有船有車。在這兒,我沿江行走的古怪在此遇到史無前例的應戰——找不到江了,整整一條清江,不見了。
清江在這兒鉆到地底下去了,成為一條地下暗河。
較長的一段伏流暗河,正是曾為國際最長窟窿的騰龍洞之一部分。
當咱們從公路繞行抵達利川郊區的騰龍洞時,只能說拍案叫絕。騰龍洞分為水洞和旱洞兩個部分。水洞名落水洞,清江至此下跌構成“臥龍吞江”瀑布,落差20余米,吼聲如雷,氣勢磅礴,潛入地下成伏流。洞口高20米,寬10米,其間有3千米可搭船周游。有天窗18個,地下湖泊4處,一般寬40米,長數百米,水深5至18米不等,瀑布5處。水洞中的鐘乳石,小巧玲瓏,形狀萬千,水聲時如蛟龍吼怒,聽之觸目驚心,時如深夜鳴琴,令人心曠神怡。
騰龍洞中的清江是個什么姿態?誰也看不見,誰也不知道。檢查數據,卻是令人思緒萬千?!@居然是一段坡降超越虎跳峽的地下暗河。
此洞中,清江均勻坡降居然超越虎跳峽,這洞中有著怎樣的大風大浪?真是難以想象。而出黑洞后至車壩這一江段,也就是沐撫大峽谷的中心地段,也是堪與長江虎跳峽比美的峽谷。
早洞曾是我國最大的巖洞。剛進去的時分,我乃至感到驚懼。洞口高74米,寬可容10輛多貨車齊頭并進?,F在探明的窟窿總長度59.8千米,經開始核算,騰龍洞窟窿容積挨近4000萬立方米。通過丈量并與我國及國際其它區域大窟窿的數據比較發現,騰龍洞洞口至4000米洞道的面積23萬平方米,容積1575萬立方米,曾是有相應數據發布的窟窿中,單位面積或許單位長度內國際上最大的窟窿通道。
前些年,騰龍洞是我國最長的窟窿。和許多工作相同,我國人的地輿之最,常常被外國人所改寫?,F在所知的我國最長窟窿,為貴州綏陽雙河洞,長85.3千米,法國人探明。下一個會是誰?沒有人能知道,我國窟窿數以萬計,現在搞清楚的也不過幾百個。
沐撫大峽谷與騰龍洞間,只要幾十千米,現在正在建筑一座大橋,二者不久就將連成一片。
大峽谷的土家人
沐撫小鎮旁,通往清江邊的路周圍郊野,一座牌坊狀的大石碑招引了我的留意,總讓我想起清江源頭不遠處的魚木寨。魚木寨給我震懾的正是許多這般容貌的超級大石碑??傁肫鹫T口遇見的那個一向陪伴著咱們的小男孩。我攝影的時分,他就在周圍靜靜等候,一言不發。拍完了,問他哪里還有這些老東西,他就蹦蹦跳跳頭前持續領路??偸且粏栆淮?,不問,就沒有剩余的話,臉上浸著一種了解的羞澀和安然。當陽光逐漸不再火熱時,咱們在一個叫六吉堂前的水池旁坐下歇息。六吉堂是個破落不勝的四合院,現在是村小學,倒也算是連續了庭前先人們《南洋柴夫子訓子格言》年代的愿望。由于條件約束,現在這兒只要一二年級幾個學生。那個小男孩現已大了,上學要到大興去,每天都是早出晚歸。這段路,咱們來時走了兩個小時,他每天都要往復。上到中學,那就要到家園幾十里外的當地了。
沐撫之行,好奇心唆使,我仍是去探問了那些古怪的地名。關于那個叫“馬者”的村莊,土家語“者”是放牧的意思,馬者即牧馬的河。途中通過的一個叫“木貢”的村子,也是大有來頭,傳說這兒曾寓居過一個陳舊的奧秘民族,清王朝“改土歸流”對之行不通,朝廷不得不在不遠處的馬者設縣丞署對其轄制,持續實行羈縻方針,詔令它進貢大米,皇帝則回贈禮品,所以便有了木貢的稱號。至于這終究是一個什么民族,至今仍無結論。別的,關于“沐撫”的真實意義,傳說就是前面所說這個奧秘民族被清王朝降服今后新建的集市,取名沐撫便是遭到皇恩沐浴與勸慰的意思。
沐撫集鎮當地也俗稱“狗子場”,有人從民族學的視點剖析,以為更早的時分應該是以狗為圖騰的民族所建。在我國各民族中,以狗為圖騰的首推瑤族?,F代瑤族首要寓居在貴州,湖南等地,古代則廣泛居于包含恩施在內的武陵山區。那么,曾以木貢為活動中心的奧秘民族,除了有或許是尚未被其他民族同化的巴人后嗣,天然也有或許與以狗為圖騰的瑤族有關。
那么,沐撫大峽谷之中和周圍居民,終究是些什么人?是些什么人的子孫?一般的解說是土家族和漢族。但,這就是悉數么?廣義上,清江兩岸這片廣袤的大山,早被以為是我國中部的一個少數民族區域,是“土家族”的發源地和聚居區,但這一趟之后,我總會沒因由地想起漢族的“客家人”?!巴良摇迸c“客家”,這兩個詞又有什么關系呢?土家族地處“我國之中”,這個陳舊民族的來龍去脈,卻早已丟失?,F在,關于這個奧秘國際,這個相對完好的前史地輿單元,人們卻所知甚少,至今無人能寫出一個能得到公認的“土家族簡介”,許多學者,只好惋惜地稱之為“前史冰箱”。
脫離鄂西前,我專門去清江下流拜謁了巴人先人廩君誕生地——武落鐘離山。從宜昌屬縣長陽縣城邊的隔河巖大壩搭船,30千米水路一小時就到。四面環水,山雖不高卻極陡險,朝拜者正川流不息。順次看了山上的赤穴、黑穴、向王廟、德濟亭、石神臺、盔頭巖等祭祖景點。
站在武落鐘離山頂土家人崇拜的向王廟邊,遐想清江上游的沐撫大峽谷,遐想那里質樸仁慈的人們,我比來時有了更多的蒼茫。